
察便辨病。老人常有一种旧观念,不愿意或不关心自己大便性状,这是一种错误。对于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来说,观察粪便颜色变化是惟一能自己发现出血的方法,并可根据粪便颜色判断出血部位和多少,如:大便呈深褐色,表明出血量不大,可查便潜血;若大便呈黑色,为上消化道出血,且出血量较大;若大便呈紫红柏油状,可能出血量大而急,应速去医院就医;若大便带鲜血,多为下消化道出血。老人上消化道出血多以溃疡病为主,占40%-50%;第二位是胃癌出血,占10%以上;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占8%;胃黏膜病变出血占7%;急慢性胃炎出血占4%,其他出血占15%。
呕血、黑便切忌惊慌。当发生呕吐鲜血或排黑便时,一定不能惊慌,因为惊慌只能使血压升高,加重出血。正确做法是,先安静卧床,把情况告诉家人,若出血量大,感觉心慌、憋闷、头晕,应直接拨打“120”,千万不要自己往医院跑,那样容易出意外,更不能向家人隐瞒病情。
警惕老人隐匿出血。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出血前多有腹痛、上腹不适、呃逆等消化道紊乱症状,无症状者仅占19%。老人由于感觉不灵敏或反应迟钝,39.8%的人上消化道出血前没有任何先兆,即使有些不适也说不准确,等到出血积累到一定量,突然发生呕血或黑便时,病情已十分严重。
适当用些镇静药。若有安定类药可立即口服2片,这些药可立刻缓解病人紧张情绪,减轻应激反应带来的麻烦,利于出血自止。
冷饮降温止血。如果冰箱有5摄氏度左右的冷饮或冰水,可缓慢间断饮用,每次100毫升-200毫升。如果没有冷藏饮料,可在凉开水中放几块冰或一支冰糕。实在没有,可以把任何冰冻食品用塑料袋装好,放入水容器内,使水降温后饮用。如以往有过出血史,家中最好常备云南白药、三七粉、白芨散等药物,出血时服用,有利止血。
不必绝对禁食。不吃不喝会使胃酸增高,胃内酸碱度(pH值)可直接影响血液凝固。当pH值为6.4时,血小板凝集可减少50%,若pH值降至5.4时几乎不能凝血。此时吃些苏打饼干或其他糊状食物,加些小苏打,可降低胃内酸度,对止血有利。如家中或邻居有甲氰脒胍或雷尼替丁、法莫替丁,也可拿来服用,有帮助止血的作用。
此外,还应避免吃粗糙食物,以免加重食道静脉破裂。不可服稀盐酸、食醋或其他助消化药物(如胃蛋白酶、胰酶等),以免使溃疡加深,难以止血。不可采用腹部热敷,以免胃肠充血加重出血。往医院转送病人时,无论用急救车还是出租车,都应让病人平卧,行车宜平稳,以免诱发或加重休克。不要忘记带上以往病历和检查资料,供医生及时作出诊断,尽快得到有效治疗。
小知识:
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。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,包括胃、十二指肠、空肠、回肠、盲肠、结肠及直肠。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、胃、十二指肠、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。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