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保持镇静
一般病情严重或者受了伤的孩子本人总是十分紧张,家长若再表现出紧张着急状,孩子就更恐慌了。如果发生孩子失去知觉、呼吸困难或者流血不止等情况,应该赶紧叫救护车,如果情况没那么紧急,你就不必非选择离家最近的医院,可以考虑去有儿科急诊的医院。
同常给孩子看病的医生联系
如果可能的话,在送孩子去看急诊以前,先同常给孩子看病的医生联系一下。征求一下他的意见,请他判断一下是不是有必要马上去急诊,还是可以第二天去看门诊。如果情况特殊的话,有经验的医生会通知他所在医院的急诊室作好准备。这样家长可以放心一些了。
充分了解孩子的病因
如果孩子出事的时候你不在现场,可以询问在场的人。有位妈妈接到幼儿园老师的通知,说孩子大哭说痛,让她带孩子去看急诊。但到了医院,孩子含含糊糊说不出所以然来。妈妈打了电话到幼儿园才知道孩子曾经摔了一跤,医生诊断出孩子是骨折了。如果在匆匆去医院之前,家长能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,就会省却许多麻烦,节约很多时间呢。
尽量和孩子呆在一起
在陌生的环境中,面对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和冰冷的检查仪器,加上本身的病痛,急诊室里孩子的孤独和恐惧之感会特别深,父母在旁边握握宝宝的手,可以给他一份安全感。此外,父母是最了解孩子日常行为的,可以给医生诊病提供最有价值的信息。
告诉孩子真话
对于要做的检查和经受的治疗不要夸大也不要轻描淡写。孩子对将要发生什么事情是一无所知的,所以,此时父母的态度就很关键,你不能对孩子说没事一点都不要紧的,真是那样的话,怎么会来急诊呢?父母可以用平和的态度转达给孩子一种信念和安慰,让他明白,现在的不舒服是暂时的,一切会慢慢好转的。如果治疗的过程会有点痛,可以适当提醒一下孩子,这比骗他说一点都不痛要好。
尽量配合医生的工作
要给急诊中的孩子这样的感觉:医生为他所做的诊疗是可靠的。即使你对急诊室医生的做法有异议,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来(当然如果面临性命攸关的时刻又当别论)。可以趁隙问问你们认识的有经验的医生。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急诊医生的处理流露出反感的样子,以免影响孩子的情绪。
调整孩子的情绪
急诊室通常是十分拥挤嘈杂的,充满了重症重伤的病人,有时候急救室和你等待的地方只用一块布隔开,孩子和你都会听到一些十分可怕的声响,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和焦虑程度,设法让等待中的孩子分分心,妈妈可以给孩子讲讲故事,唱唱歌或者玩一个简单的游戏。
及时向医生提供孩子的病史
如果孩子是因为同样的症状多次去急诊,那么父母就应该了解孩子的病因。比如,急诊医生看到你的孩子有呼吸衰竭的症状,一时会很难确定是肺水肿还是严重的过敏引起的,急诊医生不了解你孩子的病史,贸然处理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。作为父母,应该及时提供上次同样症状来急诊的病史,便于医生作出及时的准确的判断,免得耽误了病情。
帮助孩子恢复正常情绪
一般从急诊室出来,孩子都会有一些忧郁的情绪,父母应该设法从精神上安抚他们。可以买一些针筒、药箱之类医疗器械玩具,陪孩子玩玩看医生、打针的游戏,让孩子把经历过的紧张看成一件平常的事。有些孩子在事后会把经历的一切告诉给小伙伴听,还会同他们一起玩医生护士的过家家游戏,有的父母怕孩子回忆起那可怕的一幕,会阻止他们这样做,但专家认为孩子这样做反而好,这样地轻描淡写说明孩子已经把急诊室里可怕的一幕甩到脑后去了。
大多数孩子在急诊室里得到了及时的救助,并且这段经历也没有给孩子造成什么生理心理上的后遗症。但是带孩子去看急诊,父母自己还是应该做好尽量充足的准备。 |